2021麓湖社区艺术季|艺术、文化与公益论坛:艺术介入与社会链接
2021麓湖社区艺术季
LUXELAKES Community Art Festival
艺术、文化与公益论坛:
艺术介入与社会链接
Art, Culture and Community Forum:
Art Intervention and Social Connection
4场专题演讲
3场圆桌讨论
23位艺术工作者与实践者
有效输出和近距离交流
10月30日-10月31日正式启幕!
2021 麓湖社区艺术季
艺术、文化与公益论坛:艺术介入与社会链接
活动时间:
2021年10月30日 - 2021年10月31日 10:00 - 17:30
活动地点:
麓湖·A4美术馆·A4学术报告厅
报名方式:
详情见文末
本次论坛由2021麓湖社区艺术季主办方联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共同发起,回应 2021 麓湖社区艺术季总主题“共生的家园”,以专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展开。
以本次艺术季延展探讨公共艺术与社区居⺠、在地社群和机构的共同需求的系,期望通过四场专题演讲:“公共艺术的在场与在地文化的探索”、“社区造节与共同体意识”“社区美育与社区艺术的研究实践”和“从青年视角出发的社区艺术介入”以及三场圆桌讨论:“边界探索——围绕公共议题的艺术边界拓展与方法实验”,“社区造节——共生家园里的意义编织和方法创新”和“经验与实践——不同社区发展状态下的差异化工作方法”,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方式来考量艺术如何进入社区,并以何种方式影响一个社区的过去与未来。
公共艺术的在场与在地文化的探索
孙莉
麓客文化与公益事业集群副秘书长
麓湖·A4美术馆馆长、艺术总监,目前工作生活在成都。从2007年至今,研究、策划以及出品了一系列当代艺术展览和相关文化教育活动,致力于发据新的艺术观点和新兴艺术家。2008年创建A4美术馆,并逐步将其建设成了一个拥有国际化管理团队、丰富学术研究基底、多样实验性公共教育项目的美术馆综合体,成为中国重要的民营美术馆之一。
《艺术走入生活》
2021麓湖社区艺术季承接第一届艺术季的主题,从“共同的家园”到“共生的家园”,探讨如何以艺术参与的方式促进社区发展,展开对于家园的重新想象。在今年麓客文化及公益事业集群为主要推动方的基础上,以参与式生成、伴随式赋能、开放式关联为基本的工作态度,将社区策展人系统、国际艺术家驻留、志愿者系统作为主要工作路径,联动策展人、艺术家、社区居民、在地机构,共同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关系。
刘磊
目前担任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总监。作为一名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和研究者,一直关注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化问题。担任《城中村:消失中的城市》、《中心区变形记》等书的主编,策划组织了大量的城市研究和设计交流活动,推动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成为整合政府、企业和设计资源并以创新方式解决城市问题的公共平台。
《城市空间艺术的问题和思考——以深圳为例》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起来的现代都市,对于深圳的联想总是类似于建筑森林的刻板印象。在这样的语境下提及城市空间艺术,我们反而可以尝试一些异于正统角度的观察和思考,这些讨论是建立在独立艺术和公共领域相结合的矛盾之上,与城市的空间演变历程息息相关,同时也呈现出城市的某种特征和精神。因此,深圳可能是一个走向新城市空间艺术的范例,它的启示作用在于解放城市居民的想象力,助推公共领域的空间设计和社会批评,并将创造的文化价值传递下去。
张欢
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创新运营部总经理
闲下来合作社发起人。
福布斯2021年30U30社会企业板块榜单入围。
2019年加入大鱼营造后,以设计思维与社区营造的视角,深入到社区里,长期关注青年社群在社区里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具有多样性的社区空间营造的实践。
《社区、社群、艺术、网红与一个地下室的生态》
2021年3月,随着闲下来合作社的开幕,一个掩藏在地下的社区空间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在激活老旧社区闲置空间的同时,也拉进了青年大众与社区的距离。因此闲下来也聚集了一群多元跨界的群体与关注者,在社区与社群之间,在便民与艺术之间,在本土与网红之间,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区生态?
张庆红
创办人 - CAC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非盈利新媒体艺术机构
董事长 – MANA国际新媒体艺术产业及媒体平台
中国艺术与科技交互转化生态的推动与探索者,从事艺术与学术、艺术与公共、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商业、艺术与文旅文创产业的应用与实践。
社区造节——共生家园里的意义编织和方法创新
褚军
一位投身社区建设的热心大叔
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理事
麓湖议事会议事员
麓湖组团议事员
《2021麓湖龙舟节,全民乘风破浪的家乡狂欢》
今年端午,生活在麓湖这片湖域里的人们,再次用20场内容各异的活动迎来一个全新的节日——龙舟节。从曾经的龙舟赛,到今年的龙舟节,经历四年,龙舟节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湖上赛龙舟的那个时刻,而是在前面组团的日常训练中,邻里之间从陌生到亲密的创造。
范体惠
麓湖居民
麓客光影会会长
麓湖社区基金会理事
麓湖渔获节主要发起人
2021麓湖社区艺术季组委会成员、联合策展人
《社区节日营造对构建良好生活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民”组建了一个又一个“新村”,如何将新村变成“新民”中的“心村”?成都是“公园城市”全新理念和城市发展新范式的首倡地,公园城市的核心价值中,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是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多元文化场景和特色文化载体,在城市历史传承与嬗变中留下绿色文化的鲜明烙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节日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麓湖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社区造节的形式,“共创、共建、共享”,以文化脉络使新民彼此链接,在“新城”落地生根,成为新时代的“近邻”,成为彼此的“心民”,共同构建“心村”,“我们一起经历的事,终将把我们连为一体”。
罗文涛
麓湖居民
兰艺术创始人、知名策展人
麓客艺术会会长、麓客艺术团发起人
成都文艺志愿服务基地(麓湖)负责人
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2021麓湖社区艺术季组委会成员、联合策展人
《艺术点亮社群》
作为麓客艺术会会长,麓湖社群最早的会长之一,罗会长共同陪伴八年余,推动孵化多个社群。做社群的初心是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给邻居们带来艺术的分享,从成长到共创,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和公共事务,共同推动麓客共创之夜的发起、生成及机制的迭代进步,让我们看到如何用艺术点亮社群,如何以艺术的方式去链接更多人。
刘阳
广东时代美术馆副馆长
首席公共项目策展人
2008年起参与华·美术馆开馆筹建和OCAT馆群的工作,曾任职华·美术馆策划部主任、执行馆长助理,OCAT深圳馆公共项目部主任。2020年加入广东时代美术馆,策划了第五届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我们的距离?”。长期在深圳和广州通过展览和多种类型的公共项目,开展本土艺术机构的实践,尝试推动艺术、设计等创作行为和思想在不同公共空间的发声,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共享。
《作为问题的社区艺术节——以时代美术馆社区艺术节为例》
2012年时代美术馆发起第一届社区艺术节“下一站,黄边”,至今经历了10年5届。作为一个由空降在社区中的异质体所发起的艺术节,它的发生机制和进入方式,带有民间力量撬动地方的主动性和从旁敲击的陪伴策略,也记录和参与了从黄边片区出发面向珠三角城市化进程的普遍性议题。在一个交织着多方力量共治,不同类型人群共处,但又相对松散流动的城乡结合部片区,时代美术馆作为置身其中的一个功能体,用艺术节参与勾勒着社区的形状。在社会和个人都被新常态重塑的当下,艺术节自身也在反思提问和用行动试探:美术馆能否又将如何成为共同体的培养皿,促进一个多元结构社区甚至社会的交流与理解?
李娟
2019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总负责
懒坝美术馆艺术总监
武隆仙女山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
《艺术造节的乡村实践——来自懒坝的启示》
在偏远的山区,通过艺术造节的方式,把人们从城市吸引过来,激活当地人文、经济发展。从主办方的立场来讲,“艺术介入”,要考虑的层面既复杂又具体,但一个符合预期的结果总是有章可循的。通过对越后体系的研究,以及在懒坝从规划、落地到运营整整6年的实践,我将以懒坝经验为例,透过后期自然呈现的结果,来进行一次整体框架体系上的梳理。总之,保有一颗惠及民众的初心,让艺术创造出不一样的价值,我们非常愿意做那位默默无闻的铺路人。
社区艺术地方价值在城市生活中的实践
余玥
四川大学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
教学分管领导
工会主席
中国德国哲学学会理事
德国波鸿大学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心
暨黑格尔档案馆哲学博士
《培养艺术机制:社区美育与共同生活》
中国当代艺术机制的建设至今困难重重。除去收藏端市场建设与系统文献研究整理的不完善外,接受端的狭小问题同样困扰艺术机制的发展。很大的原因在于机制的调节器作用被不恰当地置于机制的话语权之下。通过历史,现场和系统的三重考察,作为美育和完善生活表现的调节性艺术机制培育的重要性,将得到简要的揭示。
屈波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
“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带头人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社会美育研究方向带头人
四川美术学院卓越艺术人才
《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行动中的做与思》
四川美术学院自2019年发起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展,已举办2届。该计划采取多级联动的模式,覆盖多个省市。在探索传统实体社区美育模式的基础上,致力于讨论网络社区、博物馆社区美育行动模式的前沿课题。多名国内外学者参与学术研讨。
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思考:完整的美育实践应该包括哪些要素?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美育模式如何建构?创新与学统的关系如何?
倪昆
策展人
1972年出生于中国湖南,现居住工作于重庆
2001年创办艺术组织“家·M公社”
2005年联合创办艺术机构“H2 Art Space”
2006年,和艺术家杨述共同创办“器·Haus空间”至今
《“临时性”是否可视为一种方法
——T1 project room(重庆铜元局)/City in Memory(京都)/釜崎艺术大学(大阪),街区临时文化(事件&空间)和关于它的想象》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快速都市化的步伐,关于发生在街道街区的创造性文化艺术事件,以及因由这些文化事件所激发出的新的城市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社会景观,本次分享,将结合三座城市的不同街区的文化项目,结合具体案例的工作路径展开分析讨论,借此来审视“艺术-社会”的进入路径以及“临时性”在这种文化实践里的重要性。
刘毅
艺术家
大学教授
IPA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
《“一起”——公共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切换》
试图呼唤一系列的“一起”中讨论公共艺术的理念和维度,艺术不再是艺术家个体思辨的单一行为,它来源于“我们”“你、我、他”,是一个平行的时空。可以说,作品的来源和你有关,我为此而创作,作品表述者我们共同的经验,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话题始终围绕着我们一起互动所达成的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最终目标。
——摘录自丁乙在刘毅的新书《一起》的序
马锟
艺术家、社区工作者
“公司”艺术小组成员
艺术实践主要通过搭建临时共同体和多个社群的合作,尝试探究在社群中,文字与图像,以及文字与其背后影射的心理、环境乃至文化的思考与探索,从而生产出新的社会链接动力。
《艺术家/协调者——艺术类社会实践中身份的转换》
艺术家进入到一个个具体的地方展开实践时,艺术的形式不再由艺术的正典来规定。艺术类的社会实践本身会形塑某种方法与规范,这反向要求艺术家更新他们的思路、习惯、形式语言,乃至地位身份。其次,艺术家需要面对其内部不可调和的悖论:市场机制的当代化要求,大众参与的底线逻辑,这导致艺术家不得不在二者之间思量做出反应,以求生机。再者,无论是出于现实挤压,还是自主转换,我们都可以将艺术家的身份转换视为某些传统二元对立的突破者,典型如精英与大众。但止步于此,我们无非多了一条重蹈某些前卫艺术的老路——这在艺术实验的标签下已有诸多表现,这是我警惕的,也是无法回避的。
从青年视角出发的社区艺术介入
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专场
陈玥晓
《艺术介入中国社区的发展及流变》
李佳璐
《公共艺术与网络交互、社群活力激发的公共艺术创作实践与探索——以作品<记艺录为例>》
张清玥
《长江上下铁路三村——社区艺术季》
唐荣凌
《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用户研究日志》
刘沼麟
《我在羊磴艺术合作社卖杨桃》
马境泽
《走出盲岛》
舒玉婷
《互联网+博物馆:文创发展的新模式—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钱冲
《基于互联网社区生态的美育——以影像作品<营销有你>为例》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问卷
进入“麓湖社区艺术季好伙伴”社群
凭金数据表单与群信息
可免费参与到论坛现场
防疫须知
为响应防疫要求,本次活动仅对10月30日前14天内无出入境记录,并且在高风险地区无停留记录的伙伴开放。
如遇疫情等不可抗拒因素需停止线下活动,我们将执行应急方案,改期、转为线上或取消本次活动。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保障每位参会者权益并妥善处理。
活动当天,进入会场,请自觉佩戴口罩并出示绿色健康码,主动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入场测温;入场后请佩戴口罩并和场内观众保持一定距离;如有任何身体不适,请第一时间向最近的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活动期间,我们将严格按照成都市防疫要求做好防疫工作,保护每一位参会者的安全。
正在展出
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
“机械·森林·光语石”门票
【票务说明】
公众参观时间:
2021年7月4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
每周二至周日10:00 - 18:00开放
(17:30后停止入场)
一人一票,仅限验票当日有效
内容编辑:朱华弈 王文喆
视觉设计:好日设计事务所 谭言
内容排版:刘佳钰 王文喆
内容校对:张靓 田乃伟 周仪佳